一 、数据资源
构建了多源卫星数据保障体系,具备80颗各类卫星数据获取能力,截止2022年已积累卫星原始数据500万景,数据量5PB;卫星基础影像产品15万景,数据量250TB。卫星数据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体系齐全,可满足不同行业遥感应用需求。
二 、大型软件
为支撑航空物探遥感相关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先后同国内外十余家著名厂商开展合作交流,引进部署各类专业软件系统,如基础数据管理业务相关的Oracle数据库系统,支撑GIS处理、制图和服务业务的ArcGIS和MapGIS软件,支撑遥感影像处理业务的PIXEL FACTORY、PixelGrid、ENVI、Erdas,支撑地球物理处理解释业务的Oasis Montaj等等,构成信息化装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可视化平台
以开源三维可视化引擎、分布式微服务框架、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为核心,接入多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基础地理、基础地质、地球物理、自然资源要素、生态修复专题、地灾及地灾隐患等数据服务,具备专题切换、图层管理、添加图层、场景设置、量算、剖面分析、点查询、卷帘、空间分析、兴趣点漫游、多媒体信息展示、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生态修复、用途管制、督察、地质灾害、矿山监测、地面沉降等各专题的可视化综合展示。
四 、业务运行系统
为满足各类业务数据处理解释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物探数据处理、综合解释及成图软件系统—GeoProbe Mager,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为支撑数据资料管理服务需求,陆续完成遥感影像数据管理系统、航空物探遥感专题产品集成管理系统、航空物探遥感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和航空物探遥感数据资料目录服务系统开发,实现专业数据库与资料档案信息的信息化综合管理与服务。
五 、OA系统
以对外促进信息宣传和成果共享服务,对内促进交流沟通和办公管理为目标,陆续研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网站管理系统,航空物探遥感信息服务平台,资料查询服务系统等,搭建一个集信息发布交流、科研资源共享、各业务系统汇聚的综合型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管理信息化及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有自建的各类在用网站10个。
六、 数据库建设
已建成航空物探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国产卫星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以及矿山遥感监测、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监测、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督察等专题数据库,初步形成了我国覆盖广、信息全、数据权威的航空物探遥感数据库体系。为各航空物探各业务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开展深层次应用奠定了基础。
七、 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
内、外网络建设均通过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外网有1G互联网接入服务和10M专线接入局业务网;内网用万兆专线与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等行业单位连接。
同时拥有外网机房、数据机房、奥运大厦机房、业务机房、展示大厅、涉密机房6个现代化信息机房,使用面积共计1550平方米。
机房内装备高性能GPU服务器、集群刀片服务器、并行NAS、归档带库、并行调度软件和大型归档管理软件250多台套,具备日处理千景遥感影像生产能力。配备高速运算、存储磁盘阵列13.36PB,归档磁带14.05PB。
八 、资料档案
经过60余年航空物探及航空遥感调查工作的积累,已经完成:
1.航空磁力测量完成测区600余个,测线1500余万公里,覆盖范围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
2.航空电磁测量完成测区50余个,测线70余万公里,覆盖范围超过40万平方公里。
3.航空放射性测量完成测区200余个,测线450余万公里,覆盖范围超过440万平方公里。
4.航空遥感测量完成测区650余个,覆盖范围400余万平方公里,累计获取各类航片百万余张。
九 、产品开发
1 底图生产
2 DEM/DSM生产
基于“影像最大化重叠核线像对生成”与“互信息函数半全局匹配”方法,开展立体测绘卫星双线阵立体像对中值合成DSM/DEM数据产品流程化生产。
3 智能化产品
十 、社会化服务
积累航空物探遥感勘查、科研资料7400余档、100余万件,为促进资料成果转化,实现航空物探、遥感专业数据和成果资料快速共享和精准服务,最大程度发挥数据使用价值,多年来积极开展成果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近5年来,每年为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提供航空物探、航空遥感数据资料100余次、2300余件,应用成效显著。
2017-2022年共发布以航空遥感影像数据、中国陆域航磁网格数据为代表的专业领域核心数据59组,以1∶25万陆域航磁系列图、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图集为代表的权威产品1606个,在线数据总量约10TB。

当前可提供13颗卫星数据的服务,可服务数据量达4.5PB。2018年上线地质云可查、2019年可下载、2020年可在线下载。截止当前已持续提供106TB(含在线服务量3TB )的数据服务,2021年共服务数据量39.5TB(含在线服务量988.2GB)。

我中心提供的数据资料成果在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和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等多个单位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一致好评和很好的应用成效,体现了自然资源大调查项目成果为国家地质地球物理科研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物探与化探》于1979年创刊,双月刊,办刊方针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注重实用性新技术、新成果及新思路的报道,主要刊载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关的研究性论文,被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自然资源遥感》(原国土资源遥感)于1989年创刊,季刊,办刊宗旨是“及时追踪报道遥感科学及相关领域学科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加强遥感技术新方法新技术交流,推动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促进遥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本刊贯彻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兼顾理论探讨,主要刊登实用性强的遥感、GIS及GPS(3S)技术理论及其应用论文,被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