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应用领域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遥感调查监测

发布时间:2022-10-12
   开展生态地质调查与国土空间生态状况多尺度、多维度遥感调查监测评价与应用研究,调查研究重大生态问题驱动因素与内在机理,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遥感监测与实施评估、相应技术标准制定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应用服务。
  一、生态地质调查
  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生态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作为整体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查研究各种生态问题或生态过程的地质学机理、地质作用过程及背景条件,获取完整的岩石-风化壳-土壤-水-生态地上地下一体化信息,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演变及趋势,提出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解决方案。
  目前已建立了生态地质调查技术体系,形成了首批国家尺度生态地质调查成果,包括国家尺度、黄河流域、青藏高原、京津沙源治理工程区等不同尺度的成土母岩、生态类型、生态问题等多要素生态地质基础数据成果,全国三级生态地质单元、重要生态区生态-地质相互作用模式和生态地质图谱,冀蒙高原萎缩干涸、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漓江流域石灰岩矿景观破坏、青藏高原冻土退化等重大生态问题及成因机理。  
  
  坝上高原人工林退化区-凹陷盆地风化冲洪积土壤栗钙化模式

  
  坝上高原农草生态区典型生态地质图谱
  (剖面处优势种为野古草、芒草等多年生草本,植被盖度约为45%,平均高度为20-50cm)
  
  黄河流域荒漠化土地分布图
 
  二、生态系统水平衡调查研究
  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需求,针对农牧交错带等水-生态矛盾突出地区,围绕湖泊萎缩干涸、林草需水量等关键问题,开展生态系统水平衡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开展湖泊等地表水体遥感监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蒸发、地表径流等关键水循环要素演变趋势,梳理区域水-生态问题阶段及其特征,开展地下水位统测等补充生态水文地质调查,计算生态系统水平衡与地下水均衡状况,研究生态系统水平衡演化阶段的生态-水文耦合效应与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形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湖泊湿地萎缩等专题调查成果,已基本查明察汗淖尔、安固里淖湖泊萎缩干涸以及科尔沁沙地“水粮矛盾”等突出水-生态问题的内在机理,基于水平衡状况,从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补给区水源涵养等方面,提出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建议。
  
  安固里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建议
  
  科尔沁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建议
  三、重大生态风险识别监测
  识别重大生态问题与重大生态风险,研判其发展趋势、内在机理与驱动因素,对关键生态系统状态、生境指标、生态胁迫驱动因子开展持续性监测。在冀蒙高原河湖流域等生态脆弱区开展生态地下水位、生态系统水平衡敏感度、水文连通性退化度、人工生态系统蒸散发偏移指数等生态退化风险指标监测。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生态稳定性与生态风险评估,监测评估多年冻土变化、高寒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多圈层地气交换机理过程和多尺度气候互馈效应等。
  
  青藏高原生态稳定性与风险评价
 
  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应用
  综合考虑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因子,以及生态特征、生态问题及形成机制,形成全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划框架,夯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划基础。形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区空间格局评价成果,识别关键破损和退化生态系统及内在机理,支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生态保护和修复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等专项规划研究与编制。
  支撑生态修复法规、政策制度出台。支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保护法等多项政策文件与法规研究制定。
  

 

访问次数 : 4451
1000250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