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矿山生态修复规划”是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的全国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要规划之一。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有关要求,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的统一安排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参与规划编制,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
根据规划编制研究工作要求,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国废弃矿山矢量数据进行了重新梳理,在原有矢量字段基础上增加了降雨量、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河湖、交通干线、水源地、矿业城市、居民集中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规划数据,为废弃矿山分类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布局提供了属性齐全的基础数据。同时,还按照废弃矿山区位的重要性和矿山治理计划安排,对废弃矿山占地距离和废弃矿山面积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划分了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弱的非主要矿种和需要投入工程治理措施的主要矿种两大种类。
在支撑规划编制过程中,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系统总结分析了全国废弃矿山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特征,确定了“十四五”矿山生态修复规划中矿山治理工程布局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意见建议。一是盐类、地热、砂石粘类废弃矿山主要为土地植被破坏,安全隐患和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建议以自然恢复为主,其他主要矿种建议以工程措施为主。二是按照集中连片体现生态功能、地质安全的基本原则,以自然地理单元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进行集成表达的思路,确定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布局。三是合理部署,循序推进,建议优先治理矿业城市、三区两线、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内部的主要矿种废弃矿山。四是按照废弃矿山所在区位,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6大布局区及所属工程开展了区域矿山环境问题研究,梳理了每个区域的矿山环境现状,为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自2020年3月部生态修复司召开专题会议启动该项工作以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动担当,加快进度对全国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整理总结。7月16日,部修复司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召开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调研会,听取了中心的项目汇报,观看了数据展示,现场查阅了矿山遥感监测项目以往工作成果,明确由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为“十四五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任务下达后,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迅速行动,自7月17日起,在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的统一安排下,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研讨磋商,组织项目参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在航空物探中心集中办公,利用2个月时间对全国废弃矿山遥感监测成果数据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为规划编制研究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继续按照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要求,为“十四五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研究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