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责任落实大家谈:提升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作者:鞠星 发布时间:2017-10-17

  责任是一种使命,通常它体现在纸上,责任又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需要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让其在内心扎根。安全责任即是如此,既需要通过规章制度让每一份责任条理清晰,又需要通过文化传播让每一点意识生根发芽。所以在安全责任中,安全意识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安全责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一份工作开始,参与者和管理者就自带了对于任务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就是责任的最初体现。然而如何能够将安全责任有机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就需要通过对于工作的剖析,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规定了个人、集体所需要做到的种种,也就形成了开篇所讲的“纸上”责任的体现。 

  这一体现再通常不过,然而有了规定就可以确保安全责任不出问题?责任体系环环相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执行力成为了安全责任是否落实的重要指向标,执行力越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小。而每一个人的执行力是不同的,他受限于能力,这就使得安全责任存在了极其不确定性。因此在安全责任面前,通过提升安全意识,进而使个人在规章制度面前实现最大的执行力,才是实现执行力的根本。 

  通常我们所提及的安全责任,多以安全规章制度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标准。而综上所述,在安全责任层面,最为重要的应当是参与工作者的安全意识。执行力决定着安全责任的主题落实,在本质层面安全意识与执行力本身并无太大关联,但安全意识却决定着执行力的完成情况。 

  因此,安全意识的提升在安全生产工作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提升安全意识是目前在生产型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相对于倚重规章制度的管理安全生产,而轻视安全意识形态管理的现状面前,做好安全意识的培养显得较为单薄。 

  在安全管理层面,执行力可以通过落实安全培训规定,经过培训和理论实践不断提升。而意识的提升就不单单是安全规章管理制度所能保障的,因为安全意识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规章制度本身所体现的安全责任无法与安全意识对等,提升安全意识需要更多的外力辅助实现。 

  如何提升安全意识,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从单纯的落实安全责任的工作思路转变为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安全责任的落实齐抓的管理理念,通过工作主体思想的改变形成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第二,要形成多元化的安全意识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同时也更加青睐新鲜的信息接受方式,因此,通过角落传媒、微信、小视频等形势进行传播将会更加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第三,要注重安全文化宣传的反馈,文化的输出是意识培养的意识,而安全意识培养的反馈,是决定文化宣传思路和体系正确性的标准,因此要注重安全文化的反馈,避免教条。 

  这就是为何在文章题目中将提升安全意识放在前面,将落实安全责任放在后面的原因。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