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喜迎十九大 > “献礼十九大”征文选登
一、工作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文中强调“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以下简称“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正能辅助完成陆域固体资源能源保障、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
由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管理约束的相对不足,我国每年仍有数以千计处矿山违法违规(通过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调查项目)。这数千处矿山,既有黑煤窑、淘金船、砖瓦厂,也有规模巨大、年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大型矿山。这些违法违规矿山无不在肆意地盗取着国家资源、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干扰国家的正常经济发展,影响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影响到国家军事战略储备。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矿山遥感监测正是捕获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最有力的武器。它是以满足国家、国土资源部的矿政管理需求为目标,利用最新时像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全国陆域矿产资源开发、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的年度遥感调查,向国土资源部快速、准确、可靠的提供违法信息,为国土执法机构“以图管矿”、“以图治矿”、精准打击矿产资源违法开采和矿山环境破坏的行为提供资料。
二、监测体系建设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早在1999年就开始酝酿矿山开发状况监测事宜。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依法整顿矿业秩序,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2000年国土资源部在[2000]263号文正式做出了“全国选择3—5片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利用遥感技术对矿业秩序和环境实施每年1—2次的监测”的总体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于2001年至2005,先后选择山西晋城、河北唐山、江西崇义等八个试验区,利用多时相的TM/ETM、SPOT、IKONOS及彩红外航空遥感数据数据,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动态监测试验,探索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证明了遥感动态监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十一五”开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继启动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等项目。10年来,工作能力由主要围绕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28号公告的“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点矿区”(以下简称“重点矿区”)开展动态变化监测,提升到每年一轮全国陆域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矿山环境本底数据监测、重点区实时动态监测。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1.4万个矿山的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矿山开发状况、矿山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多数地区实现了四年或五年的连续监测,少数地区实现了九年或十年的连续监测。通过调查,基本构建了全要素全天候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查明了全国陆域矿山的资源开发状况、矿山环境状况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监管和矿业秩序整顿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技术,采取遥感数据与多源数据相结合、计算机信息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室内综合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客观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状况、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实施本底调查、动态变化监测和实时监测,并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平台建设。合理选择遥感数据,运用影像纠正、彩色合成与彩色空间变换、图像增强处理、数据融合以及遥感信息多层次筛选技术、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信息提取;通过综合分析和野外实地检查验证,进一步提高信息提取工作的精度;通过质量控制和中间成果的检查,促进项目成果表现形式的规范化、标准化。主要包含如下关键技术:
1、根据矿山遥感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的实际需求,研究了矿权数据处理、变化监测、地物信息半自动提取、图斑自动编码等自动提取、自动处理技术,并编制相应技术软件;研究了遥感数据去霾技术;以SuperMap和ARCGIS为基础,开发了矿山遥感监测外业核查系统(MineMapper),探索了矿山遥感监测手持PDA野外核查技术,初步建成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2、初步建立了集卫星轨道预测、数据快速处理、野外核查管理与矿山遥感监测一张图系统于一体的矿山监测中心,形成了基于国产数据的1:50000-1:10000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实时动态监测的能力和24小时内的应急调查能力,为国产卫星数据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以河北省遥感中心为依托,初步建成了河北省省级矿山遥感监测查验中心。通过软、硬件环境的开发、改造,开发了外业核查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外业联动、音视频及时传输的外业查验系统,形成了以3G无线网络为支撑、以核查管理子系统、核查验证子系统、手持PDA外业调查子系统为核心、以移动车辆为载体、以矿山外业常规查验及应急调查为应用的矿山外业查验新模式,实现了监测中心与查验中心的网络化、应急化办公。
三、成果应用
通过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动态监管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山地质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迅速查明全国各成矿带、矿山开采集中区的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现状和变迁特征,满足国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矿山地质环境管护、矿产开发秩序监管等的工作需求。项目成果直接服务于全国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矿山地质环境管护、禁止开采区规划监测等工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014年度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系列成果在2015年7月《全国地质环境管理暨矿山复绿行动现场会》上由国土资源部汪民副部长官方发布,这是我国第一次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全国性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图系,对分析全国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等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以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复绿行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矿山遥感监测技术的总结提炼,编制成技术标准《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Z/T0266-2014),并编著《中国矿山遥感监测》(测绘出版社,2014)。
该项技术可在遥感地质调查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广泛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防灾减灾,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四、结语
“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是钟自然局长代表局党组提出的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它凝聚着全局的价值共识,是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全国矿山遥感监测工作参与人员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共识和追求,将自己的工作成果描绘在祖国的大地上。
要实现总书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和“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的要求,我们必须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青春和汗水实践党旗下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