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新技术在新疆哈密发现重大找矿线索

作者:梁盛军 发布时间:2017-11-01

  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前期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技术在新疆哈密白石泉-红柳井地区勘查多金属矿工作。至20178月,完成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3000千米,配合异常查证工作开展地面物探剖面24千米、探槽3500立方米,采取刻槽样品67件。新发现并初步评价了红柳沟金矿,提交金属储量1.5吨。在航空电磁异常地面检查发现一大批金、铜、镍、铅、锌和石墨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此基础上,与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合作,空、地联动,开展地面查证工作,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了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一、白石泉-红柳井地区矿产发现和勘查评价过程 

  哈密测区的地质工作程度很高,白石泉-红柳井及周边地区比较详细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先后在该地区的南部开展了以找铬铁矿为主的1:20万航磁测量,在星星峡、沙泉子地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国家305项目把东天山地区作为找矿工作的重点地区,在东天山的大部分地区完成了1:20万的物化探测量,深入调查了该地区的基础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 

  2006-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加强新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分两次先后在白石渡泉、库姆塔格-沙泉子和伊吾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在此基础上,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的“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二级项目,在哈密白石泉-红柳井地区开展了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新技术综合研究试验工作,并与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进行合作,就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典型已知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讨,圈定具有找矿意义的航电异常,合作开展地面快速查证,初步查证即发现铜镍矿、铜矿多处矿化线索,后期又发现金、石墨等矿化线索,指明找矿靶区,说明航空瞬变电磁法在找矿发现中具有明显效果。 

  二、主要找矿成果 

  通过白石泉-红柳井地区1:2.5万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发现时间域航空电磁异常38处,其中7处与已知矿床位置相对应,如白石泉铜镍矿、宏源铅锌矿、天宇铜镍矿等。 

  通过对时间域航空电磁异常进行地面初步查证,新发现了宝源东铜镍矿或铜矿矿化和红柳川金矿。对新发现的红柳川金矿进行初步槽探揭露和取样分析,金品位一般2.2g/t,局部较富,达5.37 g/t,提交金334储量1.5吨,并根据矿化蚀变带分布情况,预计其远景储量超过10吨。 

  三、实现快速找矿突破的经验 

  (一)科学选区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对找矿的指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自上世纪80年代,通过在东天山地区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成矿规律研究工作,新发现了多个矿产地和矿(化)点,为进一步预-普查评价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新技术勘查试验的区块优选提供了指导。 

  (二)新方法的引入和研发,为找矿技术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于2011年引入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通过国家863计划的支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全国产化的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在新疆哈密等测区的试验勘查应用表明,和国外系统相比,国产系统的噪声水平与国外系统相当,而信号强度却是国外系统的两倍,优于引进的国外系统,探测深度可达300400米,与国外系统相当。通过开展不同地质目标体试验飞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利用航空电磁法发现了矿化线索,部分地区直接发现金属矿体,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三)与地方地矿单位展开紧密合作。白石泉-红柳井地区是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传统工作区,近年来通过单一地面方法找矿工作进展缓慢。本次工作通过与六队就区域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的研讨交流,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和重点飞行区,兼顾了新方法技术试验与找矿实际。地面查证工作与第六地质大队合作快速开展,实现了技术、经验、资料的优势互补,降低了野外工作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找矿效果。 

  (四)加大后期异常查证与工程投入非常重要。航空电磁法圈定的异常区需要进行地面异常查证,确定异常的找矿前景;对异常查证发现的矿化蚀变带,需要进行槽探、浅表工程揭露;对异常查证发现的矿体,需要进行深部工程验证,确定矿体的规模,这些都需要大量地面工作和经费投入。2016年完成白石泉-红柳井地区野外飞行和初步解释工作后,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及时提交初步成果给新疆地矿局,新疆地矿局加大投入,第六地质大队分两批次开展地面槽探、化探工作,对大量样品进行分析,最终发现了红柳川金矿。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