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遥感技术助力提升地灾隐患识别率

作者:王珊珊、童立强 发布时间:2019-08-20

  (文章登载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8月20日第05版)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中,有近70%不在已查明隐患点范围内。这些地质灾害常具有隐蔽性、潜伏性、突发性、链式性等特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地形地质环境复杂、地面调查工作开展难度大,加上技术因素等条件限制,目前仍有大量隐患尚未查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分析工作意义重大。

  为落实中央关于提升自然灾害风险识别能力的要求,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职能,针对重大隐蔽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的现实需求,自然资源部提出了建设国家级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分析中心的总体构想,并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建设,加快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工作。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基于综合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技术,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大数据(光学数据、雷达数据、DEM数据等)自动化处理,提取区域地表形变、地表覆盖变化和灾害微地貌特征等信息,结合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和形成条件综合判识地质灾害隐患,并初步评价隐患潜在风险,促进全国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动态更新。这项工作可有效提升高山峡谷及条件艰险地区的地质灾害识别效率和覆盖范围,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水平、调查效率及防治针对性。

  针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这一国际性技术难题,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联合有关单位,基于现有良好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监测工作基础,围绕InSAR地表形变业务化监测、灾害遥感信息智能化提取、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判识和高性能计算等不同环节,全力开展广域InSAR集成处理与高精度形变监测等9项关键技术攻关。

  目前,以8000平方千米区域范围的金沙江(攀枝花—会泽段)作为地质隐患识别智能化试验场,利用综合遥感技术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示范,共提取出84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确定了隐患类型、边界、规模、活动性、估计风险等级、威胁对象等特征,形成了区域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经与现有地质灾害隐患库对比,发现54处为非已知隐患点,占识别隐患总数的64.3%,识别效果较好。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已将上述疑似隐患点移交至相关地方政府,正在与四川、云南等地方共同开展疑似隐患点现场核查。

  今后,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分析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团队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模型和技术体系,力争在3年内初步形成全国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隐患识别与动态更新,提高隐患识别的精度、效率和覆盖程度,切实在艰险地区、高位远程和隐蔽性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发挥作用。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