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喜迎十九大 > “献礼十九大”征文选登
深空对地观测是国土资源部“三深一土”创新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使我们占据深空对地观测领域地质调查应用与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全面理解、高效掌控环境资源变化是深空对地观测发展的源动力。
国土资源部在2020年左右作为主用户的业务卫星将达到20多颗,正在构建新型的对地观测和对空探测应用技术体系,这将对传统的遥感调查和解译造成冲击。主要表现在深空对地观测将可能实现对地球表层及深部的透视,由静态观测向动态观测发展,由单要素、单层圈向多要素、多层圈综合反演推进,由境内向境外全球、以至宇宙扩展,最终实现对地的时间无缝、空间无缝和信息无缝的观测。
深空对地观测将深刻地影响到未来我们地质调查的视野和发展格局,将深刻地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将极大提升我们地质资源环境空间信息获取和更新的频次,将使我们由目前单纯的信息获取向知识决策深华,将使我们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信息和知识更加大众化,更加“接地气”。为此,需要全新的人才,需要创新。
面对深空对地观测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工作思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首先是解决好深空对地观测与地质调查工作有机融合的问题。没有地质规律,地质认识的深空对地观测的应用产品是没有灵魂的。需要充分用好深空对地观测的海量数据,从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汇聚众智,聚力解决与民生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二是从我们地质工作需要出发,从我们解决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出发,开展卫星需求综合论证和技术参数设置,牵引深空对地观测支撑地质调查的创新发展。没有资源环境、地球系统科学的牵引,深空对地观测也将失去其应用的源动力。三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尤其是涉及地表作用过程、全球变化、不同层圈相互作用研究中,必须发挥深空对地观测应用的主导作用。没有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系统的支撑,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的快速、综合将大打折扣,由海量数据到信息到知识的综合挖掘将难以有效实现。四是聚焦未来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技术继承中分阶段分层次发展先导性科技创新研究,支撑深空对地观测地质调查监测现代化技术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应用服务方式创新。由信息服务向知识决策服务转变,解决调查成果深化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利用对地观测所得到的变化决策知识,对后续发展演变的认识等成果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需要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以需求为牵引,创建深空对地观测数据获取保障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发展星空地一体大数据综合应用技术,创建建资源环境时空演变模型,研发星空地一体智慧应用系统;支撑地质调查监测现代化技术体系构建,创新深空对地观测地质调查应用。
(作者系深空对地观测科技创新工程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