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秦绪文: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奋力书写航空物探遥感新“梦想”

作者: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发布时间:2025-01-03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奋力书写航空物探遥感新“梦想”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秦绪文

  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局和战略高度,再一次吹响了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冲锋号。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充分发挥航空物探遥感技术的“侦察兵”和“尖刀连”作用,在服务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上书写航空物探遥感新“梦想”。
  深刻领会重要贺信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重要贺信充分肯定了“梦想”号设计建造取得的重大成果,高度赞扬了“梦想”号设计建造形成的经验做法,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提出明确要求。
  重要贺信立意高远、饱含深情,既是大国领袖对“国之重器”成功建设的热烈祝贺和深切关怀,又是对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建设海洋强国的殷切希望和谆谆嘱托,为系统谋划、整体推动深海大洋、海洋地质工作,持续推进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深受鼓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充分领悟重要贺信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确保把重要贺信精神落实到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切实把重要贺信精神内化为思想指导,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正确思路、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
  加快形成空天对地观测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地质调查范式变革新“梦想”
  一是大力推进“星空地”一体化的探测观测监测体系建设,以数据采集现代化带动新质生产力潜能释放。在“星”维度,构建涵盖“光学、雷达、地球物理”的现代化地质卫星体系,突出地质特色、急需优先,将高分高光谱卫星作为当前优先发展目标。在“空”维度,牢牢抓住集群化、小型化、轻量化的“牛鼻子”,加快无人机航空物探遥感装备和技术研发,列装矩阵式无人机地-空探测系统,在“低空经济”领域抢抓机遇。在“地”维度,针对西部无人区和高海拔深切割艰险地区矿产资源勘查,研制无人智能空地一体综合地质勘查平台,实现陆地巡航、近地飞行、自主钻探采样以及在线测试等功能。通过“星空地”一体化技术的创新推动野外工作模式变革,大力提升地质工作现代化水平。
  二是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研究,以数据处理智能化推动地质调查范式革新。要面向未来,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物探遥感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攻克自动提取和自动解译技术难关,以地质找矿和地质灾害隐患遥感综合识别为切入口,加快建设航空物探遥感领域的专用大模型,实现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的智能化,最大程度挖掘海量数据资源池的潜力,拓展航空物探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全力推进以安全高效超算“一张网”,多源多维大数据“一张图”,采集处理、三维工作、成果展示、地质云服务、管理信息化“五个平台”,在线化、自动化“两项创新”为主要内容的“1152”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全领域、全方位、全流程的信息化水平,在支撑地质调查范式革新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三是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求,充分发挥航空物探遥感“侦察兵”和“尖刀连”作用。与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相比,本轮找矿行动的找矿难度大,地表矿、浅部矿等易发现的矿床大幅减少,深部、覆盖区、高海拔、深切割等地区是找矿主战场。我们要充分发挥航空物探遥感技术在解决“人上不去”“装备上不去”等问题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找矿主战场上推广一大批绿色、适用、高效的勘查技术方法,在实战检验中打通工程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充分践行局党组“现代不现代,关键看野外;野外好不好,关键看航遥”的要求,确保空天对地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
  四是利用“星”“空”提升海洋认知水平,助力海洋地质调查和监测。要充分发挥航空物探快速、高效、海陆统筹的优势,在重点海域部署实施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快速获取高精度重磁数据,有效支撑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不断提高我国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程度。要加强地质与地球物理的深度融合,解决海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海陆构造衔接、缘海深部构造和演化等方面形成新的地质认识,服务海域能源资源调查。要充分发挥机载激光雷达测深技术不受水面航行条件限制、海陆一体测量、测量效率高、信息丰富等优势,进一步完善机载激光雷达测深方法技术体系,开展我国海岸带和海岛礁50米以浅海域高精度机载激光水深测量,构建机载激光雷达测深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支撑海洋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号角声声催征程。站在时代的宏伟转折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质调查新智慧、新力量!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