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地”一体对重大灾害隐患主动防治
除了通过自动化预警监测设备达到预警目的,近年来,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调查,我国已经构建起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从2020年以来,我国通过雷达卫星、光学卫星和航空遥感、激光雷达、无人机遥感等先进观测手段,完成了对全国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地区407万平方公里,713个县的隐患的识别。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所长 葛大庆:寻找到疑似的隐患有35890处,目前已经对其中的1.5万处进行了实地的核查,反馈的正确率在50%左右。这里面有4200多处是新增的,过去不掌握的。
卫星和航空遥感的应用,是针对重点目标展开的。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所长 葛大庆:主要还是聚焦在一些高山峡谷地区,人不能至,地面调查条件复杂的,威胁村庄、集镇重大设施的重大隐患。
甘肃省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896处,位列全国第三。在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技术人员利用在近地轨道上时刻运行的雷达卫星,24小时在线监测全省2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中心主任 石鹏卿:我们首先利用雷达卫星获取了地表形变信息。像这一块区域我们可以看到它有明显的变形区域,像紫红色代表它变形明显,黄色代表变形轻微。
雷达卫星能监测到变形,而高分辨率的光学卫星,则能对隐患点的范围进行确定。“高分一号”2米分辨率的卫星,能判断出大型以及特大型滑坡的轮廓,结合变形信息,就可以确定滑坡的范围。甘肃还实现了重点城市0.8米分辨率光学影像的全覆盖,识别隐患点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在卫星上看到的疑似隐患点,还需要地面的进一步确认。过去地质人员需要跋山涉水,一点点地测量滑坡体,实地监测隐患点。但现在,一架无人机几次起降就可以完成过去好几天的工作。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 贺鹏:我们通过遥感的手段,在前期做大量的工作,避免我们人员漫山遍野地实地跑,这样的话减轻我们工作的负担,让我们地方的专家能够更聚焦他们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我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总台记者 文为明 邓君洋 安子剑 云南台 德宏台)
来源:央视网、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