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遥感“天眼”助脱贫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党支部开展“脱贫攻坚”联合支部主题活动

作者:范景辉 王中强 发布时间:2018-07-13
  在卫星遥感影像图的指引下,支部党员冒着盛夏的山雨,走在冀西北泥泞坑洼的乡村小道。爬坡、下沟、穿树林,雨水顺着党员们的额头滴下,每个人的鞋上都挂着一层厚厚的泥浆。这是2018年7月10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3个党支部29名党员深入大山深处的冯家庄村,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优势,助力山村脱贫攻坚。同时,也让支部成员在位于革命老区的深山里接受洗礼教育。  

  一路走来,山村独有的清新空气在雨水的浸润下格外沁人心脾,位于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镇的冯家庄村平均海拔400米,土质、水质均达到自然保护区标准。狼牙山断裂横亘其中,山沟的坡降昭示着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漫山的碳酸盐岩地表讲述着山村的古老故事,80%的山林覆盖率显示了大自然的钟爱,山村坚守着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优势。这个国家级贫困村现有耕地700亩,山场15000亩,全村183户592口村民依靠蔬菜、林果、杂粮的种植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为了这次 “发挥遥感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主题活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机关第一、第五党支部和环境遥感党支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做到精准扶贫,党支部提前与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的驻村扶贫干部杜兴明联系,详细了解了冯家庄村的基本情况,决定向冯家庄村提供技术资料,并在山中实地调研,便于后续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在出发前的一个小时里,支部党员还在检查即将赠送到村里的卫星影像图,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刚一进山,“像家庭 像学校 像部队”的宣传标语首先映入眼帘,传达着山村的发展理念。通过1:5000遥感影像图分析,支部的遥感专家认为,冯家庄村所在区域地表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并有岩溶泉出露,不仅为山势增色,还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或地热水资源。对狼牙山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研究将对冯家庄投资环境的提升至关重要。基于这些遥感解译认识,支部党员们按照计划路线进山开展野外考察。此时天上已经下起小雨,但乡村小路的坑洼泥泞并没有阻挡同志们的热情。在考察路上,党员们沿途认真听着扶贫干部杜兴明对当地旅游资源、经济资源、地形地貌、地灾防治等情况的介绍。预定的勘查地点往往鲜有人挤、荆棘丛生,需要大家挽起裤腿爬坡、下沟、穿树林。由于植被茂密不便于撑伞,每个人身上都被叶子上的雨水打湿,鞋上都挂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浆。“付出总会有收获,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经验、是见识、是体会”一位同志这样说。 

  正午时分,党员们抵达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冯家庄党群服务站。“此党群服务站面积不大,但却是革命老区易县的第一个党支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村支部书记李海友这样说。在这里,党员们重温了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接受了心灵的洗礼。 

  在活动中,党支部向冯家庄村赠送了1:5000遥感影像图,覆盖了冯家村周边3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直观地显示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情况、潜在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考察结束后,支部党员还表示,“我们将在影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作遥感三维动态演示数据服务于旅游资源宣传开发,整理有关基底埋深和断裂延展深度的航空物探资料辅助地热及矿泉水资源勘查,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冯家庄村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但村民们应该怎样才能守着“金山银山”奔驰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我们手中的优势技术怎样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在返程的路上,支部党员们又开始了新的谋划。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