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资源部开展科技创新平台2023年度评估工作中,依托航空物遥感中心建立的自然资源部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在此次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2023年,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一是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并成功应用。面对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大需求,聚焦航空物探技术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实用化等难题,开展了以“无人机航空重磁为主、航空电磁快速跟进”的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成功研制无人机航磁、地空电磁、无人机固定翼航空重磁等测量技术装备,并开发无人机航磁、航重等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基本构建了轻小型无人机航磁、远程固定翼无人机和中型无人直升机的航空重磁勘查技术体系,快速服务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二是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等关键技术有效服务国家防灾减灾和自然资源调查。突破地质灾害隐患遥感特征自动化、智能化提取等关键技术,完成407万平方公里高中易发区地表形变异常信息提取、380万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判识。完成煤矿坍塌、泸定地震、北京强降雨等多次应急技术支撑、乌库村滑坡等多次应急遥感调查,完成我国沿海11个省55个沿海地级市域、京津冀地区2022年度地面沉降乡镇影响情况分析,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冰川水资源调查监测方法。在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判识、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地面沉降监测和水资源调查监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重点实验室主任熊盛青同志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等国家级奖项。实验室工作人员郭华、杨海分别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地质找矿方向)。2023年度重点实验室获得2项省部级奖项,发表SCI19篇、专著4部、专利与软著共计27项。
下一步,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将持续聚焦党和国家重大需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全力支撑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航空物探遥感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