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四川小金-丹巴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野外核查

作者:万祥星、王宇 发布时间:2023-05-17

  近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联合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对四川小金-丹巴两地区的典型重大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开展了实地核查验证。重点查证了小金川与丹巴河谷内14处大型滑坡的孕灾背景条件、宏观变形特征、地表破坏迹象和潜在威胁对象,印证了InSAR形变聚集区智能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了室内信息处理与隐患实际特征的分析能力。

  此次野外工作是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广域重大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实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隐患变形边界、岩土体组成、破坏迹象和关联地物损坏情况的观察分析和走访,结合卫星、无人机高分辨率光学影像、LiDAR地表和地形结构特征、InSAR形变特征,细致分析了滑坡体剪出口位置、错台形成原因、发生状态和发育形势。

  调查过程中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葛大庆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李为乐教授围绕该地区滑坡隐患的形成条件、时空演化特征、表面破坏迹象、灾害风险趋势等内容进行研判解读,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一是从主控因素上,主要受区域构造控制和地震影响,以复活的古滑坡、老滑坡为主;二是从地质条件上,滑坡体以崩坡积物为主,主要为灰岩和变质沙岩变质,其剪出位置既有高位,也有低位(坡脚甚至河床)剪出,大部分滑坡表现为整体滑移;三是滑坡变形形式上,实际变形场与InSAR测量所确定的范围边界以及重点滑移区空间分布高度吻合,表明InSAR滑坡形变监测的有效性;四是从调查手段上,在植被茂密条件下,无人机航空遥感和LiDAR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滑坡体上植被的影响,可有效识别滑坡体的破坏迹象、滑移范围和边界。

  此次联合调查,深入交流了隐患识别技术方法、调查工作模式、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滑坡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等问题,强化了中心与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相关团队的技术合作,提升了团队人员的地质认识和技术水平,为进一步推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筑牢了基础。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