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19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专题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大学召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多位干部职工参加研讨会,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葛大庆作了题为“区域性地质灾害InSAR识别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思考”的特邀报告。
葛大庆从光学遥感、InSAR、激光雷达等综合遥感测量的角度提出了以“形态、形变、形势”(三形)为观测内容、以定性识别灾害隐患位置、定量监测灾害体变形幅度、依靠综合遥感动态监测数据提升隐患识别能力的技术思路,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思考,以期服务于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判断与早期识别工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
本次研讨会旨在针对地质灾害核心需求,增进相关行业的相互交流,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现代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来自全国几十所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重大地质灾害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专题研讨,重点研讨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可能发生”等当前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问题。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出席会议,重申了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地质灾害识别的意义,简要介绍了目前正在推进的“识别中心和监测预警中心”建设情况。